水磨溝區以南湖南路西社區為試點,以“美麗街區”“美麗小區”“美麗樓道”建設為載體,推進精細化管理
下足功夫提升居民生活品質
12月21日,市民在水磨溝區南湖南路西二巷街頭的景觀小品“幸福南湖”前拍照“打卡”。 (記者陳巖攝)
12月21日,在水磨溝區南湖南路西社區睦鄰中心外墻上,市民在用手機拍攝老照片、老物件。(記者陳巖攝)
新疆網訊(記者王磊 實習記者麥爾普海·吐魯甫)近日,水磨溝區南湖南路西二巷居民明顯感覺到,巷道里衛生整潔、門頭牌匾美觀、路邊停車便捷、街角處還設置了景觀小品,“眼前清爽了,巷道面貌煥然一新。”居民們贊賞道。
水磨溝區先行先試,在南湖南路西社區及周邊區域通過建設口袋公園、優化交通組織、增設停車泊位、探索智慧停車、規范門頭牌匾、推進垃圾分類、整治線纜“蜘蛛網”等工作,還綠于民、還交往空間于民、還休閑游憩于民,提升居民生活品質。
在華祥五巷,社區睦鄰中心的外墻上張貼著水磨溝區南湖區域的老照片,懸掛在墻上的收音機、馬燈等老物件,讓居民們找尋腦海中的記憶。走進睦鄰中心,居民在這里寫字、畫畫、下棋、打乒乓球。
75歲的居民邱巖說:“活動室裝修一新,特別方便,我沒事就來這里跳舞、打牌,老年生活非常幸福。”
在街巷轉角的空地上,新建了景觀小品“幸福南湖”。過往的居民拿出手機,拍照“打卡”,景觀小品附近的林帶里,還新建了一排休息的木椅,一直延伸至市第59小學門前。
對于市第59小學周邊交通出行問題,社區黨委召開黨建聯盟會議,征求意見建議后,社區吹哨,部門報到,城管、交通、教育等部門協調聯動,多措并舉,通過優化交通組織、挖掘空地資源增設停車泊位、錯時錯峰分流管理等方式,打通了道路堵點。
對于沿街商鋪,社區兼顧立面空間協調性和店招標牌的個性化要求,原則上統一了店招外形規格,根據實地條件,統一安裝卡槽,以“同框不同樣”的原則,以咖色為主基調色調,以亮色字體為主,各自內容體現個性化、差異性。
“街面整治后,美觀大方,還吸引客流,我們的生意也能好起來。”商戶楊國琴說。
在南湖南路西二巷100號大院,通過老舊小區改造、樓體外立面美化、平整路面、外墻保溫、加裝電梯工程,極大改善了小區居住環境。近期,大院內又新設了樓棟索引牌、智能垃圾分檢房、“口袋公園”以及“蜘蛛網”改造等。
17號樓居民王志翔說:“小區和小區周圍變化很大,我們的家園越來越漂亮了。”
水磨溝區南湖南路西社區黨委書記王素貞說,將完善公眾參與機制,直面群眾反映的問題,以黨建引領凝聚共識,吸引廣大群眾和社會組織共同參與小區治理、城區治理,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。同時,將智慧智能貫穿于城市建設管理中,加強數據整合共享,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,實現城市管理信息化、智能化。
水磨溝區城市管理局(行政執法局)局長任凱杰說,以南湖南路西社區為試點,以“美麗街區”“美麗小區”“美麗樓道”建設為精細化行動的載體,針對道路堵點、交通難點、環境痛點、管理盲點查找問題,開展精細化管理相關工作。